九月的云岭,秋意渐浓。清晨的云南保山昌宁县黑马村,连片的农田已铺开丰收的画卷。已经泛黄的烟叶迎风舒展,村民们弯腰采收。烤房前,大家分拣编烟,动作娴熟,编烟竿上整齐排列着分好类的烟叶,正等待送入烤房。而刚刚出炉的金黄烟叶正在被仔细分级、扎捆,成垛的“黄金叶”映照着村民增收的笑颜。
近年来,黑马村“两委”与驻村工作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聚焦群众持续增收,立足本村资源禀赋和劳动力实际,创新推出“烤烟+务工”错峰增收模式,有效实现“家门口”与“走出去”两不误、稳增收“不断档”,托举起村民实实在在的“好日子”。
“我们算好‘时间差’、打好‘增收牌’。”黑马村党总支书记字旭介绍,村党组织牵头,与驻村工作队一道深入农户,为大家精准核算“错峰增收账”:每年4月至10月,村民可留村专心种植烤烟,每亩收益约4000元,还可享受600余元的产前投入补助,实现“守家增收”;11月至次年3月,则积极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福建、江苏、浙江等用工需求旺、薪资水平高的地区务工,月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,符合条件的还可申请跨省务工交通补贴,实现“出门挣钱”。
“家门口种烤烟,出门能务工,收入有保障,心里特别踏实!”黑马村村民赵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,“我家今年种了30亩烤烟,预计收入12万元以上。烟叶交售完后,我马上就去福建的工厂,那边都联系好了,一个月能拿8000多块,干到明年3月,还能带回3万多元纯收入。一年算下来,总收入超过15万元。”
产业有发展,服务有温度。黑马村党组织不仅聚焦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,保障烟叶种得好、烤得好、卖得好,更将务工家庭的“牵挂事”放在心上。“我们将紧盯2025年烤烟生产目标,持续强化烘烤、分级等关键环节技术指导,帮助村民提升种烟效益。”字旭介绍,“同时,在务工季来临前,我们会把交通补贴政策讲清讲透,做好岗位对接、技能培训等服务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会落实好留守老人、儿童的关爱措施,解除外出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,让他们安心奋斗、放心增收。”
党建强起来,村民富起来。如今的黑马村,“烤烟+务工”双轨并行、错峰发力,正勾勒出一幅组织有力、产业兴旺、村民幸福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(陈红林)